墨子:主要思想

先秦时期的政治哲学家大多致力于重新思考社会秩序,墨子(约公元前475-395年)亦是如此。墨子的基本思想与以往的思想有所不同。

墨子青年时期研习儒家学说,后来对儒家教诲不满,自创一派。年老后,墨子游历各省,宣扬自己的思想,希望皇帝在治理国家时能认真听取他的建议。但大多数皇帝并不采纳他的观点,因此他从未被任命。

墨子
图 1 墨子

墨子是当时一位伟大的学者。据说他发明了许多武器和机器。他曾花了三年时间发明了一只木鹰,但它飞不了多久,只飞了一天。他曾成功说服楚王不要攻打宋国。

墨家是墨子思想的实践者。他们大多是底层知识分子,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要求其成员“入火踏剑,虽死不逃”。

与儒家思想带来的高尚品格相比,墨子的政治哲学为普通民众构建理想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墨子完全否认战争的责任,并将“谴责战争”作为墨家思想的根本原则。他认为,如果你将他人的身体视为自身身体的一部分,那么你就会开始将“攻击”视为对他者存在的毁灭。如果一个人将他人的身体视为与自己身体同等,那么他就不会发动战争。

“兼爱”是墨子谴责战争的理论前提。“兼爱”就是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所有的人。 墨子说:“兼爱则两利,兼恨则两害。”墨子认为,人人都应相亲相爱,视其他国家、家庭、身体如同自己的一样。”“兼爱”的思想接近西方的博爱思想,比儒家的博爱更加无私。

“兼爱则兼利,兼恨则兼害。”

墨子

墨子主张天志。他认为天有意志,有判断,统治者是天之子。天可以惩罚他们,因此统治者应谨慎行事,避免受到天的褒扬或惩罚。天之意志的根本在于包罗万象的爱。他的天志思想表明,天对人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判断。人应该自觉地按照天意行事。

天有旨,统治者必须遵从天之仁。天欲使民行善,相亲相爱。若不如此,天便会用鬼神惩罚他们。墨子不仅承认鬼神的存在,而且认为鬼神比圣人更睿智。这提醒统治者必须敬畏那些比自己更强大的神灵。

图2 墨子劝楚王不要攻打宋国。

墨子在治国之道上主张两点:尚贤与尚同。“尚贤”是指选拔那些有能力参与国家事务的人。墨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与社会治理,无论其经验如何。他鼓励统治者选拔人才,无论其资历如何。

墨子认为,通过提拔而来的官员,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后,应该与上级官员见面,寻求共识。“与上议”是指思想上达成一致,实现政治上的集中。在墨子看来,需要规范思想,实现政治上的集中。

墨子谴责音乐,认为音乐是一种奢侈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毫无价值。在他看来,政治不应该加重平民的负担,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基本需求来执行。墨子还提倡节俭办丧事,因为他认为为死者花钱会耗尽生者的财富。对墨子而言,死者不应与生者争夺资源。节俭办丧事并降低丧葬费用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斥乐”和“节丧”是平民的理想,反对贵族花钱办音乐和奢华的丧葬。墨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平民身上。

墨子理解世界的方法论基于三个判断标准:依据、可证性和适用性。依据是检验天意和神灵,以及古代帝王圣贤的行为。依据是检验判断,通过普通百姓的眼睛和耳朵来检验判断。依据是检验判断,观察判断是否利国利民。墨子希望普通百姓能够从他的判断中受益。这是对真理的务实的轻描淡写。

片段翻译: 温海明的《中国哲学》 (第 52-55 页)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