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阴阳、易经、八卦

按照《周易》的哲学,道运行于天地之间。 《周易》天道体现在人类社会关系中,并渗透到与人交往的日常事物之道中。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运动,是道。”人类首先要实现自己的天性,然后充分理解自己的目的。 《周易》强调洞察事物细微的变化,揭示心与事的连续性。 《周易》通过了解天道来解释人间的事情。它鼓励人们去明悟天道,去细致地揭示复杂人类事务神奇的变革模式。这样,人们就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时空,并扩展自己管理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能力。
周易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阴阳运动即为道。阴阳是《周易》的主要符号,在太极图中通常用两条阴阳鱼来表示。阴阳相生相克,又能相互转化。古人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包含阴阳,阴阳是永远变化的。
一切事物都是阴阳相生相克的,不能将阴阳看作是独立的对立面。阴阳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前面是阳,后面就是阴;上为阳,下为阴;如果左边是阳,那么右边就是阴。 《周易》提出了一种语境化的阴阳范式,与西方分离对立部分的模型截然不同。
《周易》说,动道之所行,其所为善,其所为功,其所为自然。善是天道运行的本原,性是道所凝聚为个体人格的具体存在。因此,自然是一切生命实际存在的根源。 《周易》的结构将道与自然、命运联系起来,为特定的存在或整个世界提供了解释。他的理论本身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形而上学体系,充满着创造性。

由于了解心灵和事件的连续性,大多数中国哲学家并不像西方哲学家那样运用分析方法来解决认识论问题。大多数中国哲学家似乎认为逻辑演绎无助于理解认识论对象。许多中国哲学家喜欢直接面对事物或事件,而不离开自己的思想。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直觉思维才能完全理解世界。
一般而言,人们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时间和处境,只能通过哲学思辨来感知。 《周易》是一本帮助人们了解时间和地点的书。卦象中的线条象征着时间和空间,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人们所生活的时空、倾向和社会地位都在发生变化。了解有关这些变量的正确策略很有用。人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空,做事必须注意时空。在每个人的环境中,外部条件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人作为行动的对象,必须适应其所处的环境。 《周易》告诉人们,他们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时空,意识到可能出现的结果,并掌控熟悉事件的发展。通过行使自由意志,人类的思想将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周易》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阐释天道,从而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周易》认为人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自然变化做出反应。活在世间,使人的思维和行为能够以自我意识接受连续不断的心境和事件,使人的生命之道能够与自然界运行之道保持和谐统一。
《周易》劝人融入自然的运转状态。理想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行应该与世界的运行节奏相协调。人作为顺应天地运行之人,必须顺应天地之道。人一旦体现了道的运动,他为人处事就能与天道运行相协调。 “大人”是那些行为能把握自然规律的人,那些领悟宇宙大道的人,那些修行能对环境有高度敏感的人。一个人如果领悟了《周易》的哲学敏感性,他的心智就会得到提升,从而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够和谐地适应世界变化的“伟人”。同时,伟人还具有处世巧妙的能力。
《周易》是阴阳的根本本源,是心事相承、天人相通的根本。 《周易》帮助人们认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追求人心与宇宙规律的和谐统一。古人希望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共同参与创造。他们在许多事情上都重视创造力,并毕生致力于他们的创新事业。总之,《周易》反思道,指导人事之道,探索天人之间微妙的联系。这表明成就之道是随着天而不断流动的。
翻译: 阿列克谢·卡尔波夫
原来的: 温海明的《中国哲学》 (14-18)
